#大人的世界里不会有童话
1
春节一晃就过,你还没来得及辞旧,新的一年就朝你飞奔而去,使你措手不及。
有一句话说得好: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。在丰收年里,胖三斤于我们而言简直是给足了颜面,若是饮食丰盛,五到十斤也在情理之内。
最近网络上又掀起了一股热潮,俗称“减肥热”。
你能够在很多平台上看见各种普拉提视频,甚至有营养师公开授课,还扬言让你在年后瘦成竹竿子。
“年后减肥”的话题蔓延在人群中,几乎人人都在思索着该如何补救自己的身材。然而,却没人讨论新年期间为何人们会暴饮暴食?
是传统习俗促使我们在新年期间一定要敞开着吃吗?还是环境造就?对于这个问题,似乎没有人能够给出一个精准的答案。
2
我曾交往过一位女性友人,她性格开朗,善于职场交际。
最重要的是她极其自律,总能在忙碌的生活中腾出时间上健身房。不像其他上班族,回到家后躺在床上倒头就睡,她的好身材令周遭朋友十分艳羡。
但是,这么一个堪称完美的女孩,却患上了暴食症。
她并未将此事公之于众。我之所以会发现,是因为在一家餐厅与她巧遇,瞧见专属她的饭桌上,摆放着不符合她原来饭量的碗碟。
我原以为这些碗碟是她和朋友共同留下的,然而她尴尬而羞涩的神情早已替她全盘托出。
从她口中得知,她患上暴食症已有数月,病情一直反反复复,期间也有看过心理医生,但是似乎没有好转的迹象。
朋友也坦言,她之所以会患上这种疾病是因为长期的过度自律。
因为身材焦虑,她在生活中总是患得患失,哪怕只是吃上一颗糖都充满了罪恶感。因此她严格控制饮食,怎知愈发极端,每天只吃三个香蕉果腹,才会有了如今的暴食症状。
然而,令我感到讶异的是,她不但没有为极端的饮食管理而感到后悔,还表示今后依然会严格控制体重,以维持苗条身材。
有一句话说得好“万事到了极致,便是极端”。
在现实生活中,许多人选择游走在极致和极端之间,仿佛在钢绳上行走的表演家,哪怕脚下是深渊,哪怕一个不留神下场便是万劫不复,也坚持带着表演家的使命前行。
3
我相信,那位患上暴食症的朋友正面对“情绪压抑”所带来的爆发性反弹。
因为长期压抑,欲望没有通过良性管道疏解,经过日积月累,在某个时刻一触即发,仿佛水坝崩堤,想止都止不住。
至于新年期间人们会暴饮暴食,我相信这离不开“压抑心理”。
“春节一年一度,只管吃不怕胖”,这话打着过年的幌子,给予长期压抑自己的人们一个宣泄的良机。
因为过年,我们大快朵颐,全然不顾吃下肚子的东西营养与否,会不会伤害肠胃。
也就是这难得的一年一次,我们会拼尽全力买新衣新鞋,添置新的家具。筹办年货的消费甚至能抵过我们好几个月的日常开销。
因为工作艰辛,所以我们平时省吃俭用,终于等来了佳节,于是我们不再克制。
说到此,究竟是人们成全了过年,还是过年成全了人们?二者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得以考究。
我认为“每逢佳节胖三斤”,并不是真正胖了三斤。
你只是把之前没有吃饱吃够的美食填补回去,这更像是一种抚慰心灵的方式,你只是把“过年”当借口而已。
4
成年人最大的弊病就是总想着让周围的人舒心,却忘记了要善待自己。
村上春树书中有一句话:
你要做一个不动声色的大人了。不准情绪化,不准偷偷想念,不准回头看。去过自己另外的生活。
长大以后的我们总爱给自己树立各种条条框框,期待着成为自己想象中的大人。
我们无法像小孩子一样,生气就闹,开心就笑,还要时刻警惕匿藏在周遭的危险。
童话世界里不会有大人,就如大人的世界里不会有童话。所以,我们一直压抑自己的天性,追随繁琐无味的规则,逼迫自己去融入这个社会。
有时候,我们确实需要一些解放自我的借口,就如一年一度的春节,减肥期间的放纵日,甚至是逛街时免费赠送的冰淇淋。
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小事,却能够短暂地把西装革履的大人带回到小时候。
5
其实,我们不必时刻都绷得那么紧,也无需对自己过度苛刻,所谓的自律和规矩只不过是我们用来说服自己“早已成年”的一种形式而已。
童话里不会有那么多的约束和藩篱。
所以说,我们不必过得那么充实,也无需过于压抑,适当的松弛感和偶尔缓慢的生活节奏会让我们避开“情绪压抑”所带来的反弹。
文章最后:
每个人内心都住着一个小孩,它们有自己的脾气,也像我们一样需要被呵护和关爱。愿每个大人都能找回小时候的自己。
文字专栏:吃草的猫
时而正经,时而疯癫的非文人。
作者简介
叶怀之
网文作家,微信公众号签约作者,笔下小说、文章30+,热爱文字的伪社牛90后,写作风格百变就如现今气候,坚信“没有目的地创作才不会让作品变质,凡事回归初始”。
近作:《突然间我成了BL男主》《一方林间有束光》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