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我们平时的生活节奏往往过于忙碌,因此对许多事情都变得理所当然,生活得有些匆忙,进而减少了对身边一切的观察。』
我不算很常旅游的人,一年大概两三次,有时甚至是出差,顺便走走看看。不过,我真的享受旅游的过程——享受在旅途中的那份新奇感,享受在陌生之地偶遇的惊喜,也享受在各种美景前停驻的每一个瞬间。我想有很多人会认同我的说法吧。
村上春树的写作功力毋庸置疑,我读过他的长篇小说、短篇小说和小品文,其中有不少让我喜爱的作品。我知道他在描绘风景和事物方面很有一套,但一直没有读过他的游记,直到这本《你说,寮国到底有什么?》。
这本书出版至今已有七年,我却直到现在才读,着实有些遗憾。既然我没什么机会去旅游,那就该多借别人的游记,用想象力拜访他们笔下的世界啊。全书共有十篇游记,带我们走访希腊、芬兰、冰岛、纽约、波士顿和熊本县等七国十一处地方。或许因为觉得未来亲自造访这些地方的可能性不高,我尤其喜欢他写冰岛和芬兰的那两篇。
冰岛真是个有趣的地方啊!除了北极光外,我对它几乎一无所知。透过村上的文字,我才了解到,冰岛不仅有独特的冰岛语,甚至还有村上春树作品的译本;由于远离大陆,冰岛的动物也发展出与众不同的风貌,大地上处处是茂盛的青苔。此外,因为冬季漫长,当地人少有出门活动,这也养成了全民热爱阅读的风气(啊,这让我更想和当地人做朋友了)。如果不是读了这本书,我大概不会主动去了解这些吧。
提到芬兰,我首先想到的还是经典的 Nokia手机,对它的没落至今仍感到惋惜。记得当年 iPhone 问世,智能手机开始流行,由于智能手机普遍续航力不佳,当时的我因此信誓旦旦地认为智能手机可能只是昙花一现。没想到短短几年间,Nokia 就此沉寂,而我也随着大众的脚步走向智能手机的世界。
回到这本书,虽然村上写的芬兰故事细节不多,但那篇游记却带给我一种很美好的体验。我特别记得村上末尾的一句话:“芬兰在整体上都很悠闲的北欧诸国中,更是个特别悠闲的国家。虽然不太有华丽的地方,不过却有时间安静地缓缓流着的印象。”这句话不仅总结了我对芬兰的印象,也贴合了我喜欢的旅游景点特色:像巴生的五条港、柔佛的居銮、霹雳的太平,或东海岸三号公路旁的海岸线,都是我所向往的那种安静、悠闲之地。
谈到书中其他地方的描写,我发现村上对美国似乎情有独钟。短短十篇游记里,竟有四篇聚焦在美国,且其中两篇以波士顿为主角,另外三个地方则是纽约、奥勒冈州的波特兰,以及缅因州的波特兰(后两地在同一篇游记中出现)。或许因为村上经常旅居这些地方,他的叙述也带了些家的感觉,像是在介绍自己熟悉的环境,而不是一般旅行社或旅游网红那种攻略式的推荐,读来亲切随性,有一种温馨的氛围。
既然书名提到了寮国,那我也稍微提一提寮国吧。虽然我知道寮国是个佛教国家,但当地人民对宗教及僧侣的敬重,仍然超出了我的想象。琅勃拉邦的僧侣,每天清晨五点以前就会出门托缽。当地民众则坐在路旁,向每一位经过的僧侣送上一份自备的糯米饭(卡欧·尼欧)。一般民众必须坐在比托缽中的僧侣低的位置,眼睛也不能对着僧侣,而是必须端正地坐在路边。这一仪式每天都会持续进行。虽然这种仪式在琅勃拉邦非常普遍,但对作者而言却相当繁琐。然而,作为马来西亚人,我却非常理解这样的繁琐和理所当然。尽管不能完全做类比,但就如穆斯林同胞每天都要做五课一样,尽管费事,他们依然能持续地每日进行。
关于寮国的寺庙数量也超出了我们的想象,不过据村上所说,只要有耐心,花两天左右就能巡视完所有寺庙。我特别喜欢他在这趟旅程中得出的结论——在平常(尤其是在日本生活时)我们不太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。
他对这句话的解释有些唠叨,请容我用我的方式再解释一下——我们平时的生活节奏往往过于忙碌,因此对许多事情都变得理所当然,生活得有些匆忙,进而减少了对身边一切的观察。然而,作者在琅勃拉邦的悠闲旅程中,仔细观察了周围的一切,因此发现了不同寺庙之间佛像的雕刻方式和姿势都有所不同。我喜欢这句话,因为尽管我在吉隆坡常开车,但偶尔选择搭公交时,也能好好观察周围的风景,发现一些从未见过的现象,实在有趣(例如那天我和妻子搭地铁到诚品,才首次注意到地铁广告中提到过期或无用的药物也可以回收,不必直接丢弃)。
由于篇幅关系(其实懒惰就懒惰,不必多找借口),我就不多叙述其他的故事了,欢迎有兴趣的朋友找一本《你说,寮国到底有什么?》来翻阅,我们可以一起感受作者的旅行故事,然后分享交流吧。
文字专栏:京天已读
喜欢文字,也因此喜欢阅读。希望通过自己的文字,让更多人一起享受阅读的Fun。
作者:罗咏京
90年生,还以为自己很年轻,其实已经半只脚步入中年。
平时娱乐不多,偶尔看看阿森纳比赛、追剧、看电影、或者玩些过时的电玩,但阅读才是我的真爱。
写不来太严肃的文章,主要是轻松的读后感,有时也会写点书评。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