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倘若我们忙中坚持阅读,作者则多了一份安慰;
要是我们咬紧牙关突破瓶颈,作者则多了一条道路。
自扫门前雪,路是走不远,我们不能只专注眼前的风景。 』
踏入二零二三的三月,墨咖带来新尝试——墨咖广播:墨咖茶会,而我竟然录制前几天才知道,实在惊喜!这是墨咖团队好玩的地方,有新点子说做就做,有些事情现在不做,未来或许没有勇气做!
我喜欢墨咖团队的这份疯狂。想法来了就做,忙碌起来就放手,全靠团队彼此支撑。墨咖没有品牌的包袱与名气的压力,有底气随意尝试,有了这好玩的《墨咖茶会》,比文字访谈更进一步,以音频形式两人对谈或内容分享。我曾经也想过创建系列视频畅谈各种话题,希望更多作者有交流的平台,和观众分享书讯。这可是相当艰难,大部分观众还是喜欢观赏轻松有趣的视频多于认真交谈的形式。无可厚非,我也常点击趣味短片,然而我们还是有想认真做的事情。
借用一杯茶的时间,思考墨咖的定位,并适当整合讯息,让我想起当年留意墨咖的起点,正是墨咖论坛的投稿资讯板块,将所有本地或海外的投稿资讯一网打尽,只需进入一个板块就得到相关讯息,省略到处寻找的功夫。无独有偶,我发现自己在职场上的优势——整合,喜欢将各方讯息系统化,方便管理与策划,懂得欣赏的同事很喜欢,不喜欢的同事则不理睬我付出的心血,而我在墨咖团队找到这难得的凝聚力,张罗各方资讯加以整合,思考如何善用资源聚集同道中人。
我早前喜欢台湾的“奖金猎人”网页,可以收集各方的比赛讯息,反观马来西亚没这样的平台,很多时候谈起本地写作圈仍是一盘散沙,各有各玩,看是和谐,但过于平静让人沮丧。背后存在许多因素,团队们提出各自想法,如本地读者不在乎本土出版品、出版社介意与竞争对手同台、大部分年轻人转战其他社交平台、现在的人倾向于快节奏生活不喜欢花时间读书、本地创作缺乏新鲜感、认为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等等,导致本地作者和读者出现巨大鸿沟,连作者之间也缺少交流互动,彼此都不了解,何来一起撑着本地文坛的说法。
老旧问题尚未解决。每次友人聚会都在老调重弹,鼓励本地作者多阅读同行的书,许多作者认为生活庸碌没时间交际,实话一句,每人为了生存生活而忙碌,不同年龄阶层有他们该专注的事情,那么谁会支持你?再无聊的人,打开手机即可连接形形式式的娱乐节目,为何非要读你写的书不可?将心比心,或许心中有了答案,许多作者抱持消极应对的心态,消极得放弃宣传作品的机会。
倘若我们忙中坚持阅读,作者则多了一份安慰;要是我们咬紧牙关突破瓶颈,作者则多了一条道路。自扫门前雪,路是走不远,我们不能只专注眼前的风景。好啦,聊了许久,茶已凉,最后有位小编一言警醒梦中人:“我们干嘛想这么多?一切还不是因为不够红,有待进步。”
嗯,无论墨咖也好,还是作者也罢,大家还得继续努力才行!总的来说,作者继续努力创作,出版社继续努力卖书,偶尔约出来喝茶聊天就好!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字专栏:缘来即写
读一本电子书,快趁灵感想法消失前,把它们记录。
![]() |
作者:缘希 墨咖电子书总编;默默耕耘中的巨蟹女。 |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