放牛过来:在地化是本土还是老土

 过于执着描写城市擦肩而过的飞絮细节,篇幅变得冗长,考验读者的耐心,读者想读的是“有趣的故事”,而不是“罗嗦的故事”。

 


李宣春在牛的拙作《下课了,一起去推理好吗?》提及,“如果用一种食物来比喻这本推理小说,我的选择会是椰浆饭。”他欣赏将马来西亚实际地景植入小说的尝试,我才发现,尽管马华文学不乏蕉风椰雨的踪迹,拥有在地色彩的通俗小说例子却不多。当然佳作还是有的,许友彬《大风吹过少年时》系列讲述日据时期马来亚的故事,陈健祥《玉米城狂想曲》源自大山脚回忆,颜俊杰《大学时候,我们遇见猪》记载作者在吉兰丹大学的求学趣闻,那天晴《执行者》是反公害小说,巧妙隐喻这片土地的隐忧伤痕。

想起和编辑的一段话:

编辑:你最近的作品都有浓烈的马来西亚色彩哦。 作者:会吗? 编辑:《药师侦探》是开在马来西亚的西药房,顾客囊括三大种族,连外劳都有。《嘘……我要推理了》引用马来西亚悬案。《下课了,一起去推理好吗?》以彭亨小镇作为故事舞台,警察是马来人曹长。这还不够马来西亚色彩吗? 作者:那,这是好事吗? 编辑:这就说不准了。 马来西亚作者应该写马来西亚的故事吗?我不知道。回顾创作历程,年轻时写的青春小说,都以年少经历作为故事蓝本,无可避免地融入成长环境和陪伴长大的人事。《菜鸟老师开课啦》以代课老师为题材,反映马来西亚现有的教育制度。《九流侦探》系列反而与马来西亚背景没关系,和大部分推理小说一样,切换舞台背景无损阅读体验,只是在《祸水美人杀人事件》引用多宗真实事件,一度担心惹上官非,要去找议员站台护航,幸好这恐怖一幕没发生。

《药师侦探事件簿》是我初次踏上海外舞台的作品 ,当时我提议要将故事舞台转去台湾,迎合海外读者的口味,没想到编辑说不必,写自己熟悉的舞台才会得心应手。新书推出后,除了职人推理吸引眼珠,连南洋风味也是读者关注的方向。偶尔遐想,会不会南洋色彩恰好弥补市场缺乏的文类,这部小说才得以登上国际舞台。

和写作同好聊起这话题,大家都有话想说。

甲说,尽管是马来西亚人,但写故事还是聚焦在同温层比较保险。光是想象爱情小说出现马来话就出戏。一些出版社不鼓励在内文使用其他语言,除了排版整齐,避开其他语种,单纯地用中文来表达故事。

乙说,不写自己从小长大的城市,写其他国家会比较拿手吗?还是写自己熟悉的土壤风情比较有把握感动读者。

丙说,没必要用特定城市作为背台,不局限故事背景,就能触及不同国家的读者,卖出影视版权的几率随之提高。

丁说,写本土色彩的故事,一旦拿捏失当,就是老土了!

大伙笑了。

近期张吉安导演在国际舞台连夺多个大奖,作品《南巫》、《五月雪》、《金兰荖叶》都讲述大马故事,马来西亚的在地故事深得海外评审喜爱,连导演也大感惊喜。台湾犯罪作家联会《林佛儿推理小说奖》强调“在地性”与“社会性”,呈现前所未有的小说浪潮。福尔摩斯之所以成为历久不衰的小说,伦敦的背景设定功不可没,读者阅读侦探故事,也形同到步复古伦敦,体会雾都绅士的浪漫美好。

那,年轻创作者该执着在地元素,还是尽情描绘架空世界。我想,还是回到故事趣味本身,如果在地元素是加分,适当添加是无妨,过于执着描写城市擦肩而过的飞絮细节,篇幅变得冗长,考验读者的耐心,读者想读的是“有趣的故事”,而不是“罗嗦的故事”。我曾执着添加详细的考古资料,丰富故事深度与讲究,最后编辑建议“一剪没”,那瞬间如同樱木花道领悟“背景”只是辅助的箴言。

不过,近几年各领域创作都侧重在地元素,就算海外同好有听没懂,还是能为故事美丽而着迷,跟着音乐节拍摆动,一起高唱《山顶黑毒蛇》,“你知道林北是谁吗”?林北是许优鸿【注】。

注释:《下课推理》的梗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文字专栏:放牛过来

想写出牛也会读的文章。

作者:牛小流

以前是帅牛,现在是牛爸。

绘者:非

作息极度紊乱的透明系咸鱼,
轻度中二病,喜欢高燃还有忧郁系歌曲,
目前还在学习绘画,请多指教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小额支持本平台:

银行转账 OCBC 7311257426 (MOKA CREATOR PUBLISHING)

Buy Me a Coffee

 


發佈留言

0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