『《绿色奇迹》不是悲剧,却看得人心淌泪,尤其对现实中不是非黑即白,善与恶要划分清楚真的挺难,别过早或草率论断。』
改编自故事之王史蒂芬金小说的电影(二):《绿色奇迹》
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》(The Shawshank Redemption)电影刚推出时,票房成绩并不理想,然而随着时间推移,如今它已成为电影资料库IMDb票选250大名片首位;跟酒经过岁月的磨炼或可成为佳酿一样,一部电影至少值得十年时间,去证明本身是否经典。《萧山克监狱的救赎》五年后,导演法兰克戴瑞邦再端出另一佳作——《绿色奇迹》(The Green Mile)。
《绿色奇迹》改编自史蒂芬金一九九六年的长篇小说,讲述金山监狱狱警保罗艾康杰,是负责监管等着踏上人生最后旅程,坐上电椅的死刑犯囚区;从囚区前往执刑室的地板因是绿色,故有“绿色旅程”之称。某日,一名相貌凶恶、身形魁梧的黑人囚犯约翰科费(发音跟饮料“咖啡”相同,只是拼写相异)因被控奸杀一对年幼姐妹,被送到监狱待执行死刑。经过短期的相处及观察,艾康杰发现科费毫无乖戾之气,反而个性温和、彬彬有礼,甚至怕黑。此外,他还发现科费身怀神秘力量……
《绿色奇迹》的主题,是探讨人对善与恶界限的划分。艾康杰等一伙狱警,见多了恶贯满盈有罪之徒,然而这里的死刑犯,无论是最早“上路”的亚伦、跟老鼠金格先生成为挚友的戴尔,或是身高外貌慑人的科费,在导演的镜头呈现下,丝毫不见我们认知中恶的模样。反而是狱警惠特摩,恃着有权威人士当靠山,不仅对同事耀武扬威,更视囚犯为鼠辈。在他眼里,这些死囚是他滥权、施展暴力的下等人。一经比较,哪边是善,哪边是恶,观众心里早有了鲜明对比。
至于科费,当村民在命案现场发现他双手沾满鲜血,拥着返魂乏术的两位小女孩,对着天嚎啕恸哭且语无伦次;所谓“人帅陈冠希,人丑品行低”,加上那年代对黑人严重的种族歧视,有了先入为主的偏见,就算未经法律下判,已断定眼前的庞然巨物正是十恶不赦的凶徒。艾康杰还为此特地向科费的辩护律师查证,确认科费是否曾干下兽行,可惜这位律师心中早存成见,还反过来给予艾康杰人生谏言。现实中,有时会因嫌麻烦或求己方便,就此忽略了、剥夺了他人同等的权利而不自知。
电影剧本打磨得非常出色,每位角色的个性都形塑得十分立体丰富,在编导不疾不徐的节奏下,推进故事的同时,也像由各种乐器合奏而成的音符,撩拨着、牵引着观众心绪,历经一场充满喜怒哀乐的视听觉飨宴。电影各三场的死刑和治愈戏,都有再三回味并反思的价值。
先说三场科费透过自身天赋治愈他者的戏。首次是他治愈困扰艾康杰多时的膀胱炎;第二次是复活被惠特摩恶意踏死的老鼠金格先生;第三次是为艾康杰患有不治之症的上司夫人“吸走”脑中毒瘤。受惠者被治愈当下,都有面部特写,表情及反应一览无遗,从起初因不理解科费的行为产生的恐惧,到病痛纾解后的无上幸福,荧幕前的观众皆能感同身受。
死刑方面,第一场为亚伦,同时是向观众讲解执刑流程,此时观众尚能以客观心态观之,心里没有太大的波澜起伏;第二场戴尔“上路”时,惠特摩借机公报私仇,看得人心惊胆寒。而第三场科费的行刑,书写这篇文章时,我依旧能感受主刑者艾康杰内心的愧疚。执刑前,他几乎放走科费,“当我在大限之日,站在上帝面前接受审判时,祂若问我我为什么毁了祂的神迹时,我该怎么回答呢?‘因为那是我的工作吗?’”反而是科费安慰他:“你告诉天父,你这是在行善……我累了,老板。我不想再像孤雁一样,我不想再过没有朋友的日子……”看着这位很丑,却很温柔的善人逝世,我也心碎不已……
而科费无意间施在艾康杰身上的惩罚,则是赏赐他长寿。那是科费为了给他看见自己何以忍不住替天行道,将体内的“特殊基因”传递了给他,使他日后经历多次亲友的生离死别,每次皆肝肠寸断,绝非常人所能忍受。戏的开始,年老的艾康杰对同居于老人院中的友伴讲述这则人生奇遇;剧末艾康杰在这位友伴的葬礼中,仍不晓自己大限之日何时到来。
《绿色奇迹》不是悲剧,却看得人心淌泪,尤其对现实中不是非黑即白,善与恶要划分清楚真的挺难,别过早或草率论断。还有,法兰克戴瑞邦再次不负众望,成功把史蒂芬金的著作,改编成一部令人回味无穷的经典。
注:图源自IMDb。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文字专栏:靖来看戏
纯粹分享影视作品及交流意见的栏位。每月选出一部作品,分享观后感,并跟大家交流。
作者:马保靖
半吊子影痴。
没受过正规电影创作或赏析教育,纯粹自写自high。
不写影评,只写观后感抒情及分享。
0 留言